HK01 – 教育樞紐|八大非本地生40%限額 蔡若蓮稱非最終上限 可再調節

政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,本學年起放寬8間資助大學非本地生限額至40%,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接受訪問時表示,今年八大非本地生申請數目增長迅速,平均使用約兩成多的限額,部份更達三成多。她指「40%限額唔係一個ceiling(上限)」,會因應實際情況再調節,她未有透露具體時間表,強調當局「唔會限制自己」。
美國哈佛大學一度被特朗普政府禁招收國際生,本港多間大學提出便利措施取錄哈佛現有及將入學學生,事件也影響國際生留學美國決定。蔡若蓮指截至6月26日,八大共收到約850宗與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變相關的轉校查詢,有4間發出36份錄取通知書,當中包括哈佛大學生。

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,八大非本地生「40%限額」並非一個上限,當局會因應實際情況去調節。(廖雁雄攝)
蔡若蓮:今年海外學生申請來港讀書升幅大於內地學生
2024/25學年起,8間資助大學取錄非本地生的上限,由以往20%倍增至40%。蔡若蓮表示,據八大校長匯報,今年接獲的非本地生申請數目以倍數上升,令人感到鼓舞,部份院校反映,來自海外學生的申請升幅,更大於來自內地的學生升幅。
被問到「40%限額」會否再提升,蔡若蓮指「40%唔係一個ceiling(上限)」,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,當局過去一直與院校保持溝通,亦會與國家教育部協商,以循序漸進方式推進,因應實際情況去調節。目前各院校平均使用約兩成多限額,個別院校則達至三成多,院校未用盡限額,主要是考慮宿位配套、教學設施、師資團隊的建設等。
就哈佛事件曾提出可即時與內地商討 調節非本地生限額
至於會否計劃今年內或任期內再提升非本地生限額,蔡若蓮表示,「我哋唔會限制自己」,又透露特首李家超關注哈佛大學事件,當局曾提出如有需要,可以即時與內地溝通,調整非本地生數額。

2025年5月29日,在美國麻省劍橋市,哈佛大學(Harvard University)舉行的第374屆畢業典禮上,一名畢業生戴着印有「支持國際學生」字眼的帽子。(路透社圖片)
美國大學收國際生政策搖擺 港4大學向36轉校生發錄取通知
美國特朗普政府5月中一度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,本港各大學響應教育局呼籲,為學業受阻的國際生提供便利措施。蔡若蓮表示,而截至6月26日,八大共收到約850宗與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變相關的轉校查詢,並接獲約200至300份申請,當中發出合共36份錄取通知書,當中包括哈佛學生,其中港大有16份,科大有15份,中大有3份,嶺大有2份。
八大非本地生一直以內地生佔比最多,以本學年為例,修讀八大學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生人數已達逾1.7萬人,當中逾七成來自內地、澳門及台灣。被問到是否難以做到國際化的目標,蔡若蓮表示,以QS或THE的大學排名指標,大學在國際化方面的評分依然很高分,反映擇優而取的原則十分重要。
指大學擇優而錄 不會為增非內地生而犧牲質素
蔡若蓮表示,從客觀角度而言,除了印度,內地是最大留學生的輸出國,所以全世界大學的非本地生比例上,均以內地留學生佔大多數,相比之下,本港內地生的比例只是稍為較高。她同意大學「多元組合很重要」,亦鼓勵更多海外生來港報讀,但成績、學術、人才質素仍然是優先考慮,「唔會為溝多啲唔同而犧牲質素。」

蔡若蓮表示,八大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於下一個三年期獲撥款約4,000萬元。(資料圖片)
八大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最新三年期獲4000萬撥款
八大校長會國際化小組於2022至25年的三年期獲得教資會逾2,000元萬撥款,資助大學在海外推廣,特別是招收國際學生。 蔡若蓮表示,小組於下一個三年期獲撥款約4,000萬元,資助的活動包括中大於明年主辦亞太國際教育協會(APAIE)年會暨展覽,屆時會有約2,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的代表來到香港,形容是重要的國際院校連繫活動。她指大學也會「拚船出海」,到海外參與展覽,宣傳香港教育的「留學品牌」。

蔡若蓮指,若要將AI教育獨立成科,需視乎學生負擔能力,以及是否有效學習AI的方法。(廖雁雄攝)
另外,人工智能AI近年衝擊教育界,教育局推動「數字教育」,迎接AI時代的來臨,同時致力培育創科人才。被問中小學數學科需否改革,她指數學科已因應STEAM教育和AI應用,在教學方向和策略作出調整,「持續優化」以配合時代變化,「但唔會有好大改革」。
M1及M2成績可計全科? 教育局持開放態度
高中數學延伸部份M1及M2在DSE中學文憑試只計「半科」,不過,近年多間大學已視為一科選修科的成績計算,被問當局會否正式將M1及M2視作為「全科」,蔡若蓮指教育局持開放態度,考評制度視乎科目的課時、內容要求,釐定成績計算方法,大學收生則有各種因素考慮,如部份課程重視數學,便會加重有關科目的計分比重。
至於會否考慮將AI教育獨立成科,她指科技與科學的教育範疇中,必然會有AI元素,至於會否獨立成科,要視乎學生的學習負擔,和有效學習AI的方法,「如果將佢抽出嚟當一個學科咁學,係學技術定係應用,結合不同學科推進呢?」她表示,大學亦未有將AI設為一個學科,而是主張跨學科、在不同學科應用AI,「所以處境化,好過抽出嚟學AI技術或者理論」。
原文網址: 教育樞紐|八大非本地生40%限額 蔡若蓮稱非最終上限 可再調節 | 香港01 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60252626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